ASP网页程序设计中10个非常有用的实例代码
ASP网页程序设计中10个非常有用的实例代码
ASP可以与Web数据库以及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下面由我带来ASP网页程序设计中10个非常有用的实例代码。
1.如何用Asp判断你的网站的.虚拟物理路径
答:使用Mappath方法:《 %= Server.MapPath(“\“)% 》
2.我如何知道使用者所用的浏览器
答:使用the Request object方法:
3.如何计算每天的平均反复访问人数
答:解决方法
《 % startdate=DateDiff(“d“,Now,“01/01/1990“)
if strdate《 0 then startdate=startdate*-1
avgvpd=Int((usercnt)/startdate) % 》
显示结果
《 % response.write(avgvpd) % 》
that is it.this page have been viewed since November 10,1998
4.如何显示随机图象
《 % dim p,ppic,dpic
ppic=12
randomize
p=Int((ppic*rnd)+1)
dpic=“graphix/randompics/“&p&“.gif“
% 》
显示
《 img src=“《 %=dpic% 》“ 》
5.如何回到先前的页面
答:《 a href=“《 %=request.serverVariables(“Http_REFERER“)% 》“ 》preivous page《 /a 》
或用图片如:《 img src=“arrowback.gif“ alt=“《 %=request.serverVariables(“HTTP_REFERER“)% 》“ 》
6.如何确定对方的IP地址
答:《 %=Request.serverVariables(“REMOTE_ADDR)% 》
7.如何链结到一副图片上
答:《 % @Languages=vbscript % 》
《 % response.expires=0
strimagename=“graphix/errors/erroriamge.gif“
response.redirect(strimagename)
% 》
8.强迫输入密码对话框
答:把这句话放载页面的开头
《 % response.status=“401 not Authorized“
response.end
% 》
9.如何传递变量从一页到另一页
答:用 HIDDEN 类型来传递变量
《 % for each item in request.form % 》
《 input namee=“《 %=item% 》“ type=“HIDDEN“
value=“《 %=server.HTMLEncode(Request.form(item)) % 》“ 》
《 % next % 》
《 /form 》
10.怎样才能使得htm文件如同asp文件一样可以执行脚本代码
答:Internet Sevices Manager – 》 选择default web site – 》右鼠键- 》菜单属性-〉主目录- 》 应用程序设置(Application Setting)- 》 点击按钮 “配置“- 》 app mapping – 》点击按钮“Add“ – 》 executable browse选择 \WINNT\SYSTEM32\INETSRV\ASP.DLL EXTENSION 输入 htm method exclusions 输入PUT.DELETE 全部确定即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对htm也要由asp.dll处理,效率将降低。
;
单片机c语言编程100个实例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例 基础知识:51单片机编程基础 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1. DIP40双列直插; 2. P0,P1,P2,P3四个8位准双向I/O引脚;(作为I/O输入时,要先输出高电平) 3. 电源VCC(PIN40)和地线GND(PIN20); 4. 高电平复位RESET(PIN9);(10uF电容接VCC与RESET,即可实现上电复位) 5. 内置振荡电路,外部只要接晶体至X1(PIN18)和X0(PIN19);(频率为主频的12倍) 6. 程序配置EA(PIN31)接高电平VCC;(运行单片机内部ROM中的程序) 7. P3支持第二功能:RXD、TXD、INT0、INT1、T0、T1 单片机内部I/O部件:(所为学习单片机,实际上就是编程控制以下I/O部件,完成指定任务) 1. 四个8位通用I/O端口,对应引脚P0、P1、P2和P3; 2. 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TMOD,TCON,TL0,TH0,TL1,TH1) 3. 一个串行通信接口;(SCON,SBUF) 4. 一个中断控制器;(IE,IP) 针对AT89C52单片机,头文件AT89x52.h给出了SFR特殊功能寄存器所有端口的定义。 C语言编程基础: 1. 十六进制表示字节0x5a:二进制为01011010B;0x6E为01101110。 2. 如果将一个16位二进数赋给一个8位的字节变量,则自动截断为低8位,而丢掉高8位。 3. ++var表示对变量var先增一;var—表示对变量后减一。 4. x |= 0x0f;表示为 x = x | 0x0f; 5. TMOD = ( TMOD & 0xf0 ) | 0x05;表示给变量TMOD的低四位赋值0x5,而不改变TMOD的高四位。 6. While( 1 ); 表示无限执行该语句,即死循环。语句后的分号表示空循环体,也就是{;} 在某引脚输出高电平的编程方法:(比如P1.3(PIN4)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1.3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1_3 = 1; //给P1_3赋值1,引脚P1.3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5. While( 1 ); //死循环,相当 LOOP: goto LOOP; 6. } 注意:P0的每个引脚要输出高电平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如4K7)至VCC电源。 在某引脚输出低电平的编程方法:(比如P2.7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2.7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2_7 = 0; //给P2_7赋值0,引脚P2.7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5. While( 1 ); //死循环,相当 LOOP: goto LOOP; 6. } 在某引脚输出方波编程方法:(比如P3.1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3.1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5. { 6. P3_1 = 1; //给P3_1赋值1,引脚P3.1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7. P3_1 = 0; //给P3_1赋值0,引脚P3.1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8.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输出高、低、高、低……,从而形成方波 9. } 将某引脚的输入电平取反后,从另一个引脚输出:( 比如 P0.4 = NOT( P1.1) )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0.4和P1.1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1_1 = 1; //初始化。P1.1作为输入,必须输出高电平 5.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6. { 7. if( P1_1 == 1 ) //读取P1.1,就是认为P1.1为输入,如果P1.1输入高电平VCC 8. { P0_4 = 0; } //给P0_4赋值0,引脚P0.4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2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例 9. else //否则P1.1输入为低电平GND 10. //{ P0_4 = 0; } //给P0_4赋值0,引脚P0.4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11. { P0_4 = 1; } //给P0_4赋值1,引脚P0.4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12.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根据P1.1的输入情况,改变P0.4的输出电平 13. } 将某端口8个引脚输入电平,低四位取反后,从另一个端口8个引脚输出:( 比如 P2 = NOT( P3 ) )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2和P3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3 = 0xff; //初始化。P3作为输入,必须输出高电平,同时给P3口的8个引脚输出高电平 5.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6. { //取反的方法是异或1,而不取反的方法则是异或0 7. P2 = P3^0x0f //读取P3,就是认为P3为输入,低四位异或者1,即取反,然后输出 8.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将P3取反输出到P2 9. } 注意:一个字节的8位D7、D6至D0,分别输出到P3.7、P3.6至P3.0,比如P3=0x0f,则P3.7、P3.6、P3.5、P3.4四个引脚都输出低电平,而P3.3、P3.2、P3.1、P3.0四个引脚都输出高电平。同样,输入一个端口P2,即是将P2.7、P2.6至P2.0,读入到一个字节的8位D7、D6至D0。 第一节:单数码管按键显示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硬件原理接线图: 1. 接电源:VCC(PIN40)、GND(PIN20)。加接退耦电容0.1uF 2. 接晶体:X1(PIN18)、X2(PIN19)。注意标出晶体频率(选用12MHz),还有辅助电容30pF 3. 接复位:RES(PIN9)。接上电复位电路,以及手动复位电路,分析复位工作原理 4. 接配置:EA(PIN31)。说明原因。 发光二极的控制:单片机I/O输出 将一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阳极)接P1.1,LED的负极(阴极)接地GND。只要P1.1输出高电平VCC,LED就正向导通(导通时LED上的压降大于1V),有电流流过LED,至发LED发亮。实际上由于P1.1高电平输出电阻为10K,起到输出限流的作用,所以流过LED的电流小于(5V-1V)/10K = 0.4mA。只要P1.1输出低电平GND,实际小于0.3V,LED就不能导通,结果LED不亮。 开关双键的输入:输入先输出高 一个按键KEY_ON接在P1.6与GND之间,另一个按键KEY_OFF接P1.7与GND之间,按KEY_ON后LED亮,按KEY_OFF后LED灭。同时按下LED半亮,LED保持后松开键的状态,即ON亮OFF灭。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2. #define LED P1^1 //用符号LED代替P1_1 3. #define KEY_ON P1^6 //用符号KEY_ON代替P1_6 4. #define KEY_OFF P1^7 //用符号KEY_OFF代替P1_7 5. void main( void ) //单片机复位后的执行入口,void表示空,无输入参数,无返回值 6. { 7. KEY_ON = 1; //作为输入,首先输出高,接下KEY_ON,P1.6则接地为0,否则输入为1 8. KEY_OFF = 1; //作为输入,首先输出高,接下KEY_OFF,P1.7则接地为0,否则输入为1 9. While( 1 ) //永远为真,所以永远循环执行如下括号内所有语句 10. { 11. if( KEY_ON==0 ) LED=1; //是KEY_ON接下,所示P1.1输出高,LED亮 12. if( KEY_OFF==0 ) LED=0; //是KEY_OFF接下,所示P1.1输出低,LED灭 13. } //松开键后,都不给LED赋值,所以LED保持最后按键状态。 14. //同时按下时,LED不断亮灭,各占一半时间,交替频率很快,由于人眼惯性,看上去为半亮态 15. } 数码管的接法和驱动原理 一支七段数码管实际由8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其中7个组形构成数字8的七段笔画,所以称为七段数码管,而余下的1个发光二极管作为小数点。作为习惯,分别给8个发光二极管标上记号:a,b,c,d,e,f,g,h。对应8的顶上一画,按顺时针方向排,中间一画为g,小数点为h。 我们通常又将各二极与一个字节的8位对应,a(D0),b(D1),c(D2),d(D3),e(D4),f(D5),g(D6),h(D7),相应8个发光二极管正好与单片机一个端口Pn的8个引脚连接,这样单片机就可以通过引脚输出高低电平控制8个发光二极的亮与灭,从而显示各种数字和符号;对应字节,引脚接法为:a(Pn.0),b(Pn.1),c(Pn.2),d(Pn.3),e(Pn.4),f(Pn.5),g(Pn.6),h(Pn.7)。 如果将8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阴极)内接在一起,作为数码管的一个引脚,这种数码管则被称为共阴数码管,共同的引脚则称为共阴极,8个正极则为段极。否则,如果是将正极(阳极)内接在一起引出的,则称为共阳数码管,共同的引脚则称为共阳极,8个负极则为段极。 以单支共阴数码管为例,可将段极接到某端口Pn,共阴极接GND,则可编写出对应十六进制码的七段码表字节数据
经典C语言程序例子
题目01:在一个已知的字符串中查找最长单词,假定字符串中只含字母和空格,空格用来分隔不同的单词。
直接编译,程序执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题目02:编写一个int string_len(char *s),返回字符串s的字符长度(不包括\0)。
直接编译,程序执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扩展资料:
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语言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编程语言。
尽管C语言提供了许多低级处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着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个标准规格写出的C语言程序可在许多电脑平台上进行编译,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处理器(单片机或称MCU)以及超级电脑等作业平台。
求简单C语言程序代码!
输入2个正整数m和n,求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int m,n,p,q,s,r;
printf(“请输入两个正整数;m,n\n“);
scanf(“%d,%d“,&m,&n);
#include《stdio.h》
main()
int a,b,t=0;
scanf(“%d %d“,&a,&b);
if (a《b)
printf(“%d %d %d %d %d“,(a+b),(a-b),(a/b),(a*b),(a%b));
}
主要特点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它有着清晰的层次,可按照模块的方式对程序进行编写,十分有利于程序的调试,且c语言的处理和表现能力都非常的强大,依靠非常全面的运算符和多样的数据类型,可以轻易完成各种数据结构的构建,通过指针类型更可对内存直接寻址以及对硬件进行直接操作,因此既能够用于开发系统程序,也可用于开发应用软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c语言
用c语言编写的代码程序
c语言的源程序语法结构如下:
#include《stdio.h》//预处理语句
/* 自定义函数1*/
/* 自定义函数2*/
int main()
{
//main()主函数执行调用以上定义的函数的顺序
return 0;//执行完毕 退出
}
示例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welcome to c language!!!\n“);
return 0;
}
300行c++代码编程实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select(); /*自定义函数的全局声明*/ void input(); void output(); void sort(); void search(); void modify(); void deleted(); void save(); void load(); struct student { int number; char name.zy);
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实例
1、在编译器上输入如下(不包括实心五角星)代码
2、运行结果如下:
3、上面程序代码结构如下:
扩展对象 《用户自定义窗口名称》 继承自 窗口对象模板
对象。
启动: 《用户自定义窗口名称》 汉语言的窗口编程还是好理解的,初学者往往对数摞不太容易理解,主要是 数据运算比较抽象了,传统编程语言的参数都用变量来标识,而汉编语言的指令参数可以直接通过数摞来提供,这样就造成了抽象性加强。当然,初学者,可以不使用数摞来传递参数,比如,平方的编写。
1、使用变量 来传递参数 如下: 编 平方 { 底数 \ — } 底数 底数 * 。 (( 双括号里边的内容为解释
注: 平方 { 底数 \ — } 相当于 传统编程中的 平方(底数) 其中 { 这里为输入参数 \ 这里为中间变量定义 — 这里为输出结果 } 直接使用数摞传递参数,这些可以不定义 )) 2、使用数摞直接传递参数如下: 编 平方 * 。 (( 双括号里边的内容为解释 平方的计算过程为:
数1 * 数1在汉编中,用后缀表示法表示 为: 数1 数1 * 简化为: 数1 *
的功能是 复制数摞顶层的一个数,这里即复制 数1 我们在编写平方这个词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平方的功能,平方,这个词必须能计算所以数字的平方值,所以,底数不能放在 词(指令 或 函数)里边,必须通过参数提供,因此,就有如下形式: 编 平方 * 。 这样,在初学才看来,就显得抽象了,我们看到这个词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要想到,这个词,有一个参数,而 复制的 数字正是参数,这样才能理解 平方 这个词的含义。 有人会说,假如,有些新词参数有多个,非复复杂,用户无法判断参数的是什么,有多少,又怎么办呢,其实,汉编中,也有标准的参数 解释法则,上面的平方 新诩编写, 规范的形式如下: 编 平方 ( 数字1 — ) * 。 注 参数注释采用 ( 输入参数 — 返回结果 ) 的形式,当然,这只是注释而已,这里产没有定义任何变量、字符串之类的。 )) 汉编与传统编程语言的不同:引入了数摞概念 ;汉语言中,数摞可以用来存放数字,进行各种运算。 示例代码如下(下面是在编译器上输入的汉语言代码,不含实心五角星和“看数摞”、“显”后面的内容):
同义词 复制 看数摞 数摞已空! 5 . 看数摞 5 5 .. 摞初始 编 平方 复制 * 。 2 平方 显 4 3 平方 显 9
(( 从上面代码可以看出,汉语言代码和C语言在表达形式和编译方式上是有本质的不同的,下面通过对上面发出的小代码注释,来体验数摞操作: 示例代码如下(下面是在编译器上输入的汉语言代码,不含实心五角星和“看数摞”、“显”后面的内容,斜杠后面为,为代码解释): 汉编语言中,用反斜杠来表示单行解释,用双括号表示多行解释。 汉编采用词典式架构,因此,汉编指令,即汉编词,汉编词分为编译器已有的系统词和用户新编的新词。 在汉编编译器上,输入一条指令 按回车键后执行, 号表示执行成功。
)) 同义词 复制 \ 解释:通过 同义词 这个系统词将新词 复制 定为与功能相同(同义)。 看数摞 数摞已空! \ 系统词:看数摞,是用来查看数摞上的数的,现在,查看结果:数摞已空,说明数摞上没有数 5 . \ 在数摞上放入一个数:5 看数摞 4 9 .. \ 再次测试:平方,如上计算:3 的平方 (( 注意:显 这个词 仅仅是显示数摞上的一个数,而看数摞,是查看数摞上的所有数;显 这个系统词显示数摞上的数的时候,同时会清除在数摞上显示的该数,而 看数摞 这个词仅仅是查看数摞上的所有数字,而不会清除数摞上的数字。 ))
c语言程序设计实例
// 电话本Dlg.cpp : 实现文件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电话本.h
#include 电话本Dlg.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endif
// C电话本Dlg 对话框
C电话本Dlg::C电话本Dlg(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C电话本Dlg::IDD, pParent)
{
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
}
void C电话本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CDialog::DoDataExchange(pDX);
}
BEGIN_MESSAGE_MAP(C电话本Dlg, CDialog)
ON_WM_PAINT()
ON_WM_QUERYDRAGICON()
//}}AFX_MSG_MAP
ON_EN_CHANGE(IDC_EDIT1, C电话本Dlg::OnName)
ON_EN_CHANGE(IDC_EDIT2, C电话本Dlg::OnPhoto)
ON_EN_CHANGE(IDC_EDIT3, C电话本Dlg::OnAddress)
ON_EN_CHANGE(IDC_EDIT4, C电话本Dlg::OnShow)
ON_BN_CLICKED(IDC_BUTTON1, C电话本Dlg::OnFill)
ON_BN_CLICKED(IDC_BUTTON2, C电话本Dlg::OnInsert)
ON_BN_CLICKED(IDC_BUTTON3, C电话本Dlg::OnFind)
ON_BN_CLICKED(IDC_BUTTON4, C电话本Dlg::OnDelete)
ON_BN_CLICKED(IDC_BUTTON5, C电话本Dlg::OnEdit)
ON_BN_CLICKED(IDC_BUTTON7, C电话本Dlg::OnSave)
END_MESSAGE_MAP()
// C电话本Dlg 消息处理程序
BOOL C电话本Dlg::OnInitDialog()
{
CDialog::OnInitDialog();
// 设置此对话框的图标。当应用程序主窗口不是对话框时,框架将自动
// 执行此操作
SetIcon(m_hIcon, TRUE); // 设置大图标
SetIcon(m_hIcon, FALSE); // 设置小图标
// TODO: 在此添加额外的初始化代码
ifstream InFile(Wab.fsd,ios::in);
listWabList::iterator ItWab;
char Tmp1;
Wab.clear();
while(InFile Tmp1 Tmp2 Tmp3)
{
OutWab.Name=Tmp1;
OutWab.Photo=Tmp2;
OutWab.Address=Tmp3;
Wab.push_front(OutWab);
}
C电话本Dlg::OnFill();
return TRUE; // 除非将焦点设置到控件,否则返回 TRUE
}
// 如果向对话框添加最小化按钮,则需要下面的代码
// 来绘制该图标。对于使用文档/视图模型的 MFC 应用程序,
// 这将由框架自动完成。
void C电话本Dlg::OnPaint()
{
if (IsIconic())
{
CPaintDC dc(this); // 用于绘制的设备上下文
SendMessage(WM_ICONERASEBKGND, reinterpret_castWPARAM(dc.GetSafeHdc()), 0);
// 使图标在工作矩形中居中
int cxIcon = GetSystemMetrics(SM_CXICON);
int cyIcon = GetSystemMetrics(SM_CYICON);
CRect rect;
GetClientRect(rect);
int x = (rect.Width() – cxIcon 1) / 2;
int y = (rect.Height() – cyIcon 1) / 2;
// 绘制图标
dc.DrawIcon(x, y, m_hIcon);
}
else
{
CDialog::OnPaint();
}
}
//当用户拖动最小化窗口时系统调用此函数取得光标显示。
//
HCURSOR C电话本Dlg::OnQueryDragIcon()
{
return static_castHCURSOR(m_hIcon);
}
void C电话本Dlg::OnName()
{
CEdit *pMaxLen=(CEdit*)GetDlgItem(IDC_EDIT1);
pMaxLen-SetLimitText(6);
GetDlgItemText(IDC_EDIT1,InWab.Name);
}
void C电话本Dlg::OnPhoto()
{
CEdit *pMaxLen=(CEdit*)GetDlgItem(IDC_EDIT2);
pMaxLen-SetLimitText(11);
GetDlgItemText(IDC_EDIT2,InWab.Photo);
}
void C电话本Dlg::OnAddress()
{
CEdit *pMaxLen=(CEdit*)GetDlgItem(IDC_EDIT3);
pMaxLen-SetLimitText(30);
GetDlgItemText(IDC_EDIT3,InWab.Address);
}
void C电话本Dlg::OnShow()
{
// TODO: 如果该控件是 RICHEDIT 控件,则它将不会
// 发送该通知,除非重写 CDialog::OnInitDialog()
// 函数并调用 CRichEditCtrl().SetEventMask(),
// 同时将 ENM_CHANGE 标志“或”运算到掩码中。
// TODO: 在此添加控件通知处理程序代码
}
void C电话本Dlg::OnFill()
{
CString OutAll,OutTemp,Space,Enter;
Space=_T( );
Enter=_T(\r\n);
listWabList::iterator ItWab;
for(ItWab=Wab.begin();ItWab!=Wab.end();ItWab )
{
OutWab=*ItWab;
OutTemp=OutWab.Name Space OutWab.Photo Space OutWab.Address;
OutAll=OutAll OutTemp Enter;
}
SetDlgItemText(IDC_EDIT4,OutAll);
}
void C电话本Dlg::OnInsert()
{
Wab.push_front(InWab);
C电话本Dlg::OnFill();
}
void C电话本Dlg::OnFind()
{
CString OutAll,OutTemp,Space,Enter;
Space=_T( );
Enter=_T(\r\n);
listWabList::iterator ItWab;
for(ItWab=Wab.begin();ItWab!=Wab.end();ItWab )
{
if(ItWab-Name==InWab.Name)
{
OutTemp=ItWab-Name Space ItWab-Photo Space ItWab-Address;
OutAll=OutAll OutTemp Enter;
}
}
SetDlgItemText(IDC_EDIT4,OutAll);
}
void C电话本Dlg::OnDelete()
{
CString OutAll,OutTemp,Space,Enter;
Space=_T( );
Enter=_T(\r\n);
listWabList::iterator ItWab;
for(ItWab=Wab.begin();ItWab!=Wab.end();ItWab )
{
if(ItWab-Name==InWab.Name)
{
OutTemp=ItWab-Name Space ItWab-Photo Space ItWab-Address;
OutAll=OutAll OutTemp Enter;
break;
}
}
SetDlgItemText(IDC_EDIT4,OutAll);
if(ItWab!=Wab.end()) Wab.erase(ItWab);
}
void C电话本Dlg::OnEdit()
{
CString OutAll,OutTemp,Space,Enter;
Space=_T( );
Enter=_T(\r\n);
listWabList::iterator ItWab;
for(ItWab=Wab.begin();ItWab!=Wab.end();ItWab )
{
if(ItWab-Name==InWab.Name)
{
OutTemp=ItWab-Name Space ItWab-Photo Space ItWab-Address;
OutAll=OutAll OutTemp Enter;
break;
}
}
SetDlgItemText(IDC_EDIT4,OutAll);
if(ItWab!=Wab.end())
{
Wab.erase(ItWab);
Wab.push_front(InWab);
}
}
void C电话本Dlg::OnSave()
{
CString Tmp1,Tmp2,Tmp3;
ofstream OutFile(Wab.fsd,ios::out);
listWabList::iterator ItWab;
for(ItWab=Wab.begin();ItWab!=Wab.end();ItWab )
{
Tmp1=ItWab-Name;
Tmp2=ItWab-Photo;
Tmp3=ItWab-Address;
OutFile Tmp1 ’ ’ Tmp2 ’ ’ Tmp3 endl;
}
}
只是个用C语言编写的电话本程序 很有实用意义
怎么写代码
零基础的人想要写代码首先需要进行一定的学习,了解一些基础的编程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程序语言,之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就可以写代码。从简单的、直接的几行十几行程序开始,比如计算器;到复杂的小工具,比如大数计算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白数组、指针、内存布局、函数,了解递归、栈、链表,然后学基本的数据结构。C语言也好,python也好,得学会把自己的思考用程序实现。举个例子,想制定计划表,安排自己的时间,那这个问题就可以写个程序来实现;想做笔记、管理自己的文件,这也是一个程序。从简单的、直接的几行十几行程序开始,比如计算器;到复杂的小工具,比如大数计算器。代码组合源代码作为软件的特殊部分,可能被包含在一个或多个文件中。一个程序不必用同一种格式的源代码书写。例如,一个程序如果有C语言库的支持,那么就可以用C语言;而另一部分为了达到比较高的运行效率,则可以用汇编语言编写。较为复杂的软件,一 般需要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的源代码的参与。为了降低种复杂度,必须引入一种可以描述各个源代码之间联系,并且如 何正确编译的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修订控制系统(RCS)诞生了,并成为研发者对代码修订的必备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