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池侍宴应制

兴庆池侍宴应制

[唐代] 沈佺期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

古来徒奏横汾曲,今日宸游圣藻雄。
分类标签:应制诗宴会写景赞美

赏析

  宫廷宴会诗的恰当开头方式之一是皇帝的威严光临,经常运用形容帝王威仪的现成词语,如以“动地”描写帝王的到来。沈佺期这首诗的开头富有戏剧性,平静的水池倒映着虚空,但随着帝王紫光及香车的到来,这里突然充满了色彩和动态。沈俭期运用了最流行的惯例,把帝王及朝臣描写成天上的神仙。当诗人俯视池中的倒影时,他“错”把他们的出现当成天上神仙的形象。皇帝驾“云”出现在虚空的倒影中,他的车“御风”,这一词语出自《庄子》,用来描写羽化成仙的列子。

  接下来,宫殿群倒影的出现使得凝视水池的诗人产生了一时的错觉:由于宫殿群的倒影添加在天空的倒影上,他错认为它们是天上的宫殿,但又“纠正”了自己的比喻,指出它们是“汉家城阙”。诗人的视界逐渐充实和扩大,从空澄的水池到皇帝一群的来临,再到宫殿群,这一切都是从水中倒影看出来的。接着诗人又从他的“镜子”中看到了京城地区的全景。读者在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中已看到,旧的虚构需要加以合理化,在这里是宫廷和天的同一;解决办法是一种在唐诗中流行的比喻形式——“迷惑的比喻”,诗人含蓄地或明确地承认比喻的虚构性,他不说“甲是乙”,却说“在我看来”、“我误认甲是乙”。

  开头四句写得直率自然,具有戏剧性的秩序和宏壮的音调,接近于盛唐风格。第三联描绘的是狭小的特定景象,这在早期宫廷诗及盛唐诗中都可见到。诗人此时抬起头来,先看到水池周围的景象,然后看到远处的树林。第六句描写耸立于树林中的宫殿,但有一部分被盛开的木槿树遮住了。沈佺期与陈子昂一样也用了“分”这一动词,描写打破视觉延续的某事物的出现。在宫廷诗中,时节经常根据植物的花序确定,如这首诗,一种植物“已”呈现某种状态(此处为”绿“),而另一种则是“初”——开始开花。另一种流行的时序平衡法,是在对句中以“已”和“未”相对。

  最后一联指汉武帝的《秋风歌》,写于他在汾阴祭祀后土的一次快乐出游中,李峤的《汾阴行》描写了这一事件。尾联对中宗诗的高雅评价,回到了帝王主题上。但是,诗人不仅是一般地将中宗与汉武帝相比,而是认为中宗诗的“雄”超出了汉武帝。一千多年来,许多帝王试图获得汉武帝横济汾河的同等乐趣,但只有唐中宗成功。第三联精致小巧的泛舟画面超过了汉武帝的强烈感情。从中宗现存诗篇的质量来看,沈佺期的恭维是言过其实的。

沈佺期

[唐代]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 沈佺期的诗文(166篇)

其他诗文

[宋代] 翁定

睡起庭前立片时,寂无人到乱云飞。杨花吹尽莺声懒,小雨廉纤春已归。

和余时中元夕二首

[宋代] 王之道
今夕知何夕,熙熙万室春。

歌楼醒醉客,灯市往来人。

劝酒行杯促,联诗得句新。

铜壶休见迫,欢笑正相亲。

题画为杨弱水侍御

[明代] 董其昌

绿溪青嶂是秦馀,灵境今归藏史居。素友讵迷初得路,顽仙曾读未焚书。

梅花十咏 其四 探

[金朝] 段成己

未尝亲到谢家堂,风韵何由识谢娘。说与选花场上客,须知林下胜闺房。

登灵岩山访张伯雨墓

[明代] 姚绶

飞神曾谒紫宸朝,下上瑶天几泬寥。火宅已空谁堕甑,玉钩初解自成桥。

千峰月色还相照,万古诗名耿不消。欲共山头黄鹤语,飙轮何日可予招。

兰亭序墨本

[宋代] 罗颂
文皇嗜好非声色,偶爱兰亭亦其癖。

河南犹恐后来闻,竟使昭陵饿真迹。

世閒能悟知几人,墨本珍传意愈勤。

有似春云隐明月,光影还到行江分。

法曹得此深恨晚,有客携从大梁远。

多言南渡罕曾见,大胜薛家蝉翼本。

嗟我学书从少年,较计点画分媸妍。

老拈撅笔万事懒,忽见锦轴心凄然。

真行姿媚公所取,篆隶何妨更兼有。

退之但作石鼓歌,谈笑讥诃换鹅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