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烈文

周颂·烈文

[先秦] 佚名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分类标签:诗经赞颂

注释

译文

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先王典范永不忘!

注释

烈:武功。一说“光明”。文:文德。

辟(bì)公:指助祭诸侯。

锡(cì):赐。兹:此。祉(zhǐ):福。

惠:爱。一说“顺”。无疆:无穷。

保:守住。

封:大。靡(mí):累,罪恶。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

崇:立。一说“尊重”。

戎:大。

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皇:光大。

竞:强。一说“争”。维:于。

训:服从。一说“效”。

不(pī):通“丕”,大。

百辟(bì):众诸侯。刑:通“型”,效法,模范。

於(wū)乎: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6-747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49-651 3、姚小鸥.诗经译注.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603

赏析

  《周颂·烈文》对诸侯具有安抚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全诗共十三句,不分章,可按安抚与约束之意分为两层:前四句和后九句。前四句是以赞扬诸侯的赫赫功绩来达到安抚的目的。这种赞扬可以说臻于极致:不仅赐予周王福祉,而且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无穷。助祭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来助祭本身就是一种殊荣,而祭祀时周王肯定其功绩,感谢其为建立、巩固周政权所作的努力,使诸侯在祭坛前如英雄受勋,荣耀非常,对周王室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但是,周王为君临四海的天子,对诸侯仅有安抚,只让诸侯怀感激之情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诸侯加以约束,使诸侯生敬畏之心。后九句以“无”领起,这个“无”通“毋”,释“不要”,为具强烈感情色彩的祈使词,使文气从赞扬急转为指令,文意则由安抚转为约束。七句中用了两个这样的“无”,以断然的语气,训诫诸侯必须遵从;“百辟其刑之”,更是必须效法先王的明确训令;而“前王不忘”似乎只是训诫诸侯不要忘记先王之德,却又隐含不要忘记先王曾伐灭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即不要忘记周王室具有扫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雄威。

  后九句的指令、训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中所说的君臣名分,与《周颂·烈文》这首诗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后者虽然没有点出“君臣”二字,含义却更加深刻:诸侯的功绩再大,也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这么做下去;周王的号令诸侯,乃是行君临天下的威权,并将绵延至子孙万代。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49-651

其他诗文

青玉案 虎丘踏月用贺方回春暮韵

[清朝] 龚鼎孳

金阊个是迷香路,又月底、移船去。风定石坪笙管度。

吴王虹剑,贞娘珠粉,儿女英雄处。

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

[宋代] 杨万里
星淡孤萤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

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气自来何事渠。

官柳野梅残雪後,金幡玉胜晓光初。

却思归跨春山犊,茧栗仍将挂汉书。

送端言

[宋代] 范成大
东君留恋一分春,蜂蝶阑珊燕子新。

桃李无情空绿径,市桥杨柳送行人。

更漏子·出墙花

[宋代] 晏几道
出墙花,当路柳。借问芳心谁有。红解笑,绿能颦。千般恼乱春。

北来人,南去客。朝暮等闲攀折。怜晚芳,惜残阳。情知枉断肠。
分类标签:写花写人

上元夜闻有司括勘田粮并禁金玉

[元朝] 朱德润

东风凝寒寒欲谢,凤历初临三五夜。閒门寂寂暗尘生,闻道喧吟在官舍。

吾闻终岁食在农,耕桑处处随春风。东南疆界有程限,何须括勘劳农功。

古来礼制缘人情,骄奢踰越有常刑。世间金玉众所贵,讴歌乐土民怀生。

普天之下皆王土,日中为市通商贾。四民衣食在勤生,以法急之何所措。

弘羊一来人意殊,愁者已多欢者疏。大人不问逃亡屋,世事悠悠争可图。

闻驾幸开平不获瞻仰怅然有作

[元朝] 宋褧

云裘浮翠漾朝暾,舜陛雍容引绀辕。驼鼓一声离□馆,龙旗小队驻花园。

空闻祝軷西华道,不及瞻天建德门。自是承平好行幸,薰风无乃圣躬烦。